3月26-27日,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大會在廣州舉行。省長王偉中、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出席并講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鄧鴻森出席并致辭。我市農業知識產權運營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在大會系列活動——知識產權典型案例及經驗分享宣傳專區以《創新涉農知識產權培育與轉化機制,打造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為主題作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典型案例分享。

據了解,中心由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河源分中心、河源高新區知識產權協同運營中心聯合發起,在燈塔盆地農高區正式揭牌成立,是廣東省內首家聚焦農業領域的民辦非企知識產權協同運營服務中心,并成功入選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中心自成立以來,不斷完善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緊密結合河源市農業產業發展的實際,為農業創新主體提供全鏈條、高質量的知識產權服務,圍繞河源市優勢農業產業,建成茶葉、南藥、大米、油茶、生豬5個產業專利專題數據庫,建立“河源市中小微企業涉農專利技術供需信息定向發布平臺”,率先開展涉農專利開放許可,推動中國農業科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等涉農高校院所近200件專利參與開放許可試點,促成專利轉化16項。同時,中心搭建知識產權金融支農體系,推動涉農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促成多家金融機構為34家河源涉農企業提供授信金額超5億元,完成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10筆,總金額2.312億元,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在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促進科羅敏供稿)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