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19〕193號
何杰等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打造四大文化,促進河源特色發展的提案我局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有關四大文化的保護利用情況
誠如你們等在提案中所說,恐龍生態旅游文化、東江客家民俗文化、嶺南趙佗歷史文化、紅色革命傳統文化確實是我市區別于其他城市的特色名片。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市近年來致力于特色文化建設,并有所建樹。
(一)恐龍生態旅游文化深入人心。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恐龍之鄉”、“萬綠河源”的城市名片深入人心,早已在旅游市場上獲得共識,并多次在省內外旅游圈內做主題推介,得到廣大游客追捧。
(二)東江客家民俗文化自成體系。通過每年的文化遺產宣傳周、深圳文博會以及我市舉辦的世界客家文化節(包括美食節、客家山歌擂臺賽)等活動,河源地區自成體系的客家民俗文化不僅在客家區域得到關注,并廣為大眾喜愛,是外界提及河源時的第一印象。
(三)嶺南趙佗歷史文化內涵豐富。以佗城歷史文化名鎮為依托,河源客家古邑的美譽早已成為業界共識。
(四)紅色革命傳統文化影響深遠。隨著東江三杰、文化名人大轉移、咸水塘國共談判舊址等革命史料的整理和挖掘,河源作為革命策源地之一的提法,得到了黨史界的認可,并不斷在豐富和完善。
二、今年的主要舉措
為了切實做好文化建設,今年以來,一是市政府定于今年下半年召開恐龍文化研討會,進一步做好推介工作,爭取能引進投資主體,開發我市的恐龍文化資源;二是繼續深層次挖掘、多形式展示客家民俗文化,除了以更比往年規模宏大的隊伍參加深圳文博會之外,還舉辦了河源非遺項目巡展,參加了省在江門市舉辦的少兒花會,其中《長大要成龍》節目獲得獎項。三是對紅色革命文物保護和維修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明確工作思路。目前,我市已啟動《河源市革命遺址保護條例》立法工作。成功申報7處廣東省第九批文物保護單位,并申報6處第八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努力將阮嘯仙的故居、閩粵贛邊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等打造成建國70周年革命歷程回顧的重要聚焦點。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是對全轄區不可移動革命文物資源進行普查統計。詳細列清名稱、級別、分屬哪個革命時期、保存狀況、與革命關聯性說明等內容,建立全轄區131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資源數據庫,做到家底清晰。二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如期完成《河源市革命遺址保護條例》起草工作,全面提升我市紅色革命遺址的保護利用水平。三是與南粵古驛道建設工作相結合。根據省、市的統一部署,我著力整合粵贛古道及周邊歷史文化資源,梳理古道與尋烏水系、東江縱隊的歷史淵源,力爭將古道打造成紅色革命之路,擴大古道的文化影響力。
今后,我們將按照打造四大文化,促進河源特色發展的思路,結合實際,逐步推進相關工作,充分利用河源的文化資源,推動河源發展。
最后,誠摯感謝你們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工作的關心支持。
河源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19年8月6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