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全市各級審計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審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按照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依法審計了2024年市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結果表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級各部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嚴格執行市八屆人大五次會議有關決議,堅持高質量發展,推動全市經濟總體回升向好,2024年市本級財政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總體良好。
——財政預算執行保持平穩。2024年市本級財政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認真落實中央一攬子增量政策和省、市加力措施,積極組織財政收入。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總體平穩,有力支持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保障重點支出,積極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促進消費;持續保障“三保”和民生領域支出,全年“三?!敝С觥⒚裆I域支出分別為33.36億元、36.9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的40.58%、45%,其中:教育支出13.81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79億元、醫療衛生支出2.29億元。為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財力保障。
——爭取資金保障重點項目。積極爭取債券資金有力支持全市投資項目建設。爭取增發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等達12.76億元,支持擴大投資。2024年政府投資項目以“制造業當家”與“綠美生態”為核心,重點傾斜交通升級、園區配套、清潔能源及民生短板領域。通過加大公共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提升審計整改成效。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整改責任,截至2025年6月底,上一年度審計查出的117項突出問題有109項已整改到位(占比93%),其余8項問題已制定整改措施和目標。制定完善相關規章制度20項,整改金額227.49億元。
一、財政審計情況
(一)2024年度市級財政預算執行決算草案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
對2024年度市級財政預算執行、決算草案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是:
1.財政決算不規范。市本級財政存在違規虛增收入、違規虛減支出等問題。
2.收支管理不到位。2個區未及時征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土地出讓收入;2個部門未及時征收水資源費、水土保持補償費。
3.“三?!?/strong>力度有待加強。1個區未及時足額撥付民生項目資金;2個區未按規定發放村衛生站醫生補貼。
4.政府債券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存在欠繳2024年債券利息、財政挪用專項債券資金、違規存放專項債券資金、有關部門未按要求及時向財政部門請撥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資金等問題。
(二)縣區財政管理和收支情況審計
對2個縣區2023年度財政管理和收支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是:
1.收支管理方面。存在稅收征管力度不夠、財政違規使用專債資金收購已竣工項目,以非稅收入上繳國庫虛增財政收入問題。
2.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方面。存在未及時償還債券利息等問題。
3.財政資金績效方面。存在建設項目投入資金后停工、2個專項債券項目逾期未完工,影響資金效益等問題。
4.工程項目管理方面。存在投資項目先建后虛假招標、部分工程被違規分包,部分工程未履行現場簽證和設計變更等問題。
(三)部門預算執行和決算審計情況
組織對3個市直部門預算執行和決算情況進行了審計,并延伸審計了6個下屬單位。發現的主要問題是:
1.預決算方面。1個單位實有賬戶存量資金60萬元未及時上繳;1個單位違規將財政資金139.92萬元從零余額賬戶轉到實有資金賬戶。
2.政府采購方面。1個單位違規先實施后采購體育服務項目,涉及金額201.4萬元;1個下屬單位違規選取服務項目供應商、未委托集中采購部門采購維修工程項目,涉及采購項目27個,金額27.3萬元。
3.資產及財務管理方面。1個下屬單位未經評估、未經審批,自行利用國有資產進行出租,涉及面積402.75平方米、金額2.4萬元;1個下屬單位未及時按合同收取場地押金,涉及金額9.1萬元。
二、民生審計情況
對河源市2023年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對全市醫療救助政策落實及資金收支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是:
(一)殘疾人兩項補貼審計
一是民政部門落實補貼政策宣傳不到位;二是民政、殘聯部門殘疾人信息數據共享機制不健全。
(二)醫療救助審計
1.醫療救助基金管理不規范。一是未按規定將上級財政醫療救助資金納入專戶管理;二是1個縣未按規定將醫療救助專戶利息繳入基金專戶。
2.醫療救助政策落實不到位。一是醫保部門資助醫療救助對象參保工作不到位;二是個別定點醫療機構違規收取特困人員等醫療救助對象住院押金。
3.醫療救助待遇審核發放不規范。一是符合醫療救助條件人員應享未享醫療救助待遇;二是醫療救助待遇標準執行不嚴;三是違規向不符合條件人員支付醫療救助待遇。
三、農業農村審計情況
對河源市鄉村建設政策落實及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對連平縣花生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政策落實與資金績效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是:
1.政策落實方面。一是1個縣未按時完成2023年風貌提升示范帶、農村公路改造和村內道路、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等目標任務;二是1個縣未完成“四好農村路”年度建設任務;三是1個縣產業園建設進度緩慢,財政資金未及時發揮效益。
2.資金管理使用方面。一是1個縣鄉村建設項目存在未及時支付工程款、擠占項目資金、未及時撥付資金等情況;二是1個縣“一鎮一園”部分實施主體不符合條件,省級財政補助資金支出未達進度要求。
3.項目建設方面。一是2個縣存在部分鄉村建設工程多計工程量、違規交付使用、偷工減料、政府采購不規范、未按實結算等情況;二是部分產業園信息化項目未達預期,財政資金未發揮效益,涉及金額221.88萬元;三是產業園部分項目“以舊頂新”,涉及金額624.32萬元。
4.績效方面。一是1個縣部分鄉村建設項目存在選址不合理、農村集中供水管網管護不到位等情況;二是部分產業園實施主體未兌現聯農帶農折股分紅資金。
四、政府投資審計情況
對1個公立醫院升級改造項目進行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是:
(一)工程建設程序不合規。存在裝修工程無證施工、未按圖紙施工,偷工減料、違規設置不合理招標參數問題;在醫療設備采購中存在串通投標行為。
(二)資金使用績效不達標。存在長時間未完成竣工結算和財務決算,部分辦公設備軟件采購后長期閑置、未按合同約定支付工程進度款等問題。
五、國有企業審計情況
對河源市地方政府投融資企業管理和風險防范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是:
(一)機制建設及決策方面。存在個別部門未建立健全債務風險預警機制,部分國企債務增長過快、事項決策內容不合規,導致企業違規改變融資資金用途等問題。
(二)企業投融資方面。存在改變融資資金用途、企業利用不合規資產作為租賃物融資等問題。
六、促進領導干部擔當作為和規范權力運行審計情況
對8個部門單位及1個鄉鎮的主要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履行經濟責任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是:
(一)貫徹上級決策部署不力。一是2個單位未按時完成上級下達的礦山修復、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作任務;二是2個單位未能實現民生實事、年度績效等既定目標。
(二)推動部門事業發展力度不足。一是1個單位工作推動不力,造成基礎信息平臺項目、墾造水田項目未按合同約定推進,涉及金額6096.95萬元;二是1個單位有28個移民后扶項目違規辦理入庫,涉及金額2941.51萬元。
(三)重大經濟事項決策不科學。一是1個單位未按規定對辦公大樓裝修項目實施公開招標,涉及金額1928.41萬元;二是3個單位部分大額支出經濟事項未經集體決策,涉及金額36.9萬元。
(四)財務和國有資產管理不到位。一是財務管理不規范。1個單位超預算列支培訓費9.36萬元;1個單位違規以勞務派遣方式用工,涉及金額51.75萬元;二是政府采購不合規。7個單位對咨詢專業服務類項目未按規定選取供應商,涉及金額435.82萬元;三是國有資產監管不力。1個單位工作不力導致國有土地長期閑置得不到有效處置,涉及土地面積3271畝;四是資金效益未發揮。3個單位項目債券資金及專項資金長期閑置。
(五)自然資源資產管理不嚴。1個單位違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涉及面積75.93萬平方米;1個單位監管不到位,存在部分建筑石料礦山超規模和越界開采,涉及金額5354.23萬元。
(六)對下屬單位監管缺失。3個單位由于監管不到位、制度設計不科學等,導致下屬單位存在財務管理不規范、執行上級政策不到位、項目工程管理不規范、產權歸屬不明確等問題,涉及金額25970.77萬元。
七、資源環境審計情況
對2023年綠美河源生態建設政策落實和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是:
(一)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方面。一是2個縣未完成上級下達的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目標任務;二是3個縣區造林項目驗收把關不嚴,多驗收造林面積998.43畝。
(二)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方面。一是1個縣少完成2023年鄉村綠化美化示范村建設任務12個;二是1個縣落實綠美生態小公園、古樹公園等項目管護不到位,資金使用效益低。
(三)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方面。一是2個縣落實濕地總量管控不到位;二是1個縣縣級森林公園被違規占用17公頃。
(四)綠色通道品質提升行動方面。2個縣部分項目存在違規超進度請撥項目工程款、綠化養護項目高估工作量、監理單位出具虛假進度報告、河碧道部分工程項目進度滯后、綠化養護工程未按規定驗收等問題。
(五)資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撥付綠美河源生態建設資金進度較慢、部分縣區存在未及時發放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資金等問題。
八、審計移送的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情況
2024年,市審計局共移送違紀違法問題線索13宗。
九、審計建議
(一)全面落實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強財政承受能力評估,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增強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防范化解財政運行風險,加強政府債券全流程管理,加強對國有企業投融資行為的監管,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
(二)全力提升公共投資的項目績效。完善項目建設決策機制,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的可行性論證,全面深入開展項目事前績效評估,注重項目建設實效,避免造成公共投資損失浪費;規范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和建設程序,嚴格執行招標投標制度。
(三)持續優化國有資本資產管理。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強國有資源配置,提升資產管理效率。深化國企改革,增強企業活力和盈利能力,提升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加強企業投資管理,提高國有資金投資收益,有效防控投資風險和避免國有資產流失風險。強化債務風險管控,促進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對本報告反映的審計問題,審計機關已依法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并出具審計報告,對涉嫌違紀違法線索,已按規定移交相關部門進一步查處。對違反財經法規的問題,已按有關規定處理;對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規范的問題,已建議有關部門單位建章立制,切實加強內部管理。審計指出問題后,有關單位正在積極整改,部分問題已完成整改。下一步,市審計局將加強跟蹤督促,市政府將按有關規定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整改情況。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